陳尚:落實“雙減”方針 優化教育生態
教育部下發關于“雙減”政策的規范性文件以來,“把時間還給孩子們”成為全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,“雙減”方針能否真正落到實處,也成為家長們關切的教育頭等大事。
厘清關鍵思路?!半p減”生根的土壤在學校,學校作為教導育人的核心場所,直接決定著政策實施的程度。我們要厘清一條關鍵思路——新時代培育怎樣的人才?我們所需要的人才,是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脫穎而出的有志青年,是能解決“卡脖子”問題的有為青年,而不是把墨守成規奉為真理、把固化思維作為準則的“填鴨式”選手。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堅持從學生具體實際出發,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挖掘,杜絕“炒大鍋飯”。
明確教育主線。在對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上多做減法的同時,也要對教育工作者增強教育主體責任感多做加法。義務教育階段必須落實“雙減”方針,高中階段也需要對改革方向作出調整。此外,我們必須明確“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”是一條主線,貫穿著教育體系建設的始終。社會上的行業競爭延伸到教育領域,內卷趨勢日益凸顯,資本進入教育培訓行業,就會對我們的教育生態造成嚴重破壞和長期影響。
增強課堂效率。廣大教師要組織深度學習,培養學生核心素養。學生參與課堂十分關鍵,學生參與度不高的課堂不能稱之為精彩的課堂,一線教師需要用好在講臺的每一分鐘,盡可能地增強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。教與學自古都是辯證統一的關系,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從根本上講,既是對當堂授課內容的有效實現,也是對教學方式的高度肯定。
堅持多元培養。要孩子成才的前提必須也只能是先成為一個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全面發展的人。如果過度地強調完成紙張作業,以此取代了實踐活動在孩子培育世界觀的重要時期的地位,將對于其心理和生理均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。紙張作業作為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一環,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,但同時要考慮到當前的新中考、新高考已經改變了原來相對固定的考題類型,逐漸向靈活和多元方向邁進。
“雙減”方針的落實任重而道遠,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徹底完成,我們要持續把教育生態朝著健康良性的道路推進,切實擔負起時代賦予教育的重大使命。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
